将导师制融入本土实践
■西南财经大学 县祥
当前,我国不少高校根据本科新生培养的特殊性,相继推出了本科导师制度。并通过多元化、学科交叉、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导师组强化对学生学习生活全方位引导。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模式改革。牛津大学本科教学以导师制闻名于世,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又是国内本科培养模式改革的先声。深入探究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导师制理念的理解,同时,也为完善我国高校本科导师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
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
本科教学的基础
牛津大学本科教学是以导师制为基础的。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高级导师摩尔认为,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即: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
导师制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核心。关注每个学生的论文,实现对学生有益的个别指导。导师教学以师生双方的合作为基础。一方面,导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工作的技能和批评的技能。另一方面,导师不是信息传递者,而是批评性的指导者,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法,挖掘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导师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
导师课论文的形式灵活多样。导师课论文是传统牛津导师教学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在人文和自然学科中,导师教学的焦点在于导师安排学生完成的论文。所有的学生都要为完成有关下次上课导师准备讨论问题的论文而去安排自己一个星期的工作”。随着导师指导学生人数的增多,导师课论文开始以各种形式出现。有结构严谨规范的论文,有读书笔记,也有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片段思考。学生必须仔细阅读相关资料,深思熟虑,否则难以成就一篇优秀的导师课论文。
个性化的导师教学与弹性的评价监督机制。牛津大学各学院只是对导师的学年工作量有固定要求,而对导师教学的具体形式、时间和地点都没有严格规定,导师教学的质量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的。牛津大学的导师普遍认为培养学生是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因此他们大多对教学行为都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牛津大学以尊重师生教学自由为前提的弹性评价监督机制正是与这种导师对教学的极大尊重相适应的。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
导师制是重要组成部分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实施的一项以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教育改革计划。元培计划实验班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学习制度上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导师制是元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读元培计划的学生可以得到来自文、理科各院系资深教授组成的学生学习指导委员会的全程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选课、选择专业和制定相应的修习计划等。该计划旨在让北大的教育资源覆盖滋润每个学生。导师的产生要经过学院推荐、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考察、校长聘任三个相互分离和独立的阶段。导师都是资深教授和部分有教学经验、对学生有指导经验的中青年教师。
导师的指导主要是进行素质教育。导师们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亲身体会北大深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的认知度,拓宽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思路。导师指导的形式主要有在导师指导下选课、导师讲座、导师答疑和进入专业后对专业的学习指导等。
元培计划中的导师制与学分制、自由选择专业、单独招生和管理等制度相互配合,有利于形成最大合力。导师配备覆盖面较广,包括所有门类的21个具体学科。导师组成的学生指导委员会为学生提供直接服务,任何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在指导委员会得到解决。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学校各个学院和职能部门的领导,有利于元培计划和导师工作的开展。但是,某种程度上导师的工作内容过于笼统,缺少实施细则,导师的具体工作没有相应的考核机构,导师制缺少相应配套的制度保障。
以导师制为平台
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综上可见,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凭借强大的灵活性,在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特质的同时又融合了现代因素,它们的本科导师制充满魅力。由此反观我国各高校,应在基本理念、制度保障、工作思路等几个方面着力加强导师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基本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本科导师组应贯彻以下两个基本理念:第一,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他们树立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应该具备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方法论,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关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
导师组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如各导师组的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活动所需相关设备等。导师组的制度保障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考评,二是奖励。首先,要制定导师考核评估体系,确定多元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在奖励制度方面,可将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职称及有关奖励的条件之一,还可通过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导师组”予以嘉奖。此外,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导师组工作的具体制度必须明确。
工作思路——在师生比例偏低的条件下进行通识教育。
目前,我国的高校在师生比例偏低的条件下进行通识教育,推行导师制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导师资源稀缺的困境。在此笔者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导师的工作任务不宜过多。目前,高校的导师资源本来就很不足,而导师除了指导学生学习,又要进行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指导,使导师负担过重。可以将导师工作与辅导员及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导师的任职条件不要给予太多限制。由于导师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还需要探索完善,即使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就杰出的学者,对于如何针对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指导好学生也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
制定相关保障制度。如,对于导师的指导要认定工作量,像对待教学课时一样,规定每周指导量,并明确费用。评价制度要科学客观,导师自评与学生评价应结合起来,导师指导完学生要写出教学日记,反思并记录指导中遗留的问题,总结有益的经验供日后参考,并上交副本给主管部门检查评阅。主管部门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对于不与学生见面,或见面次数达不到要求的导师,及指导过程中敷衍了事的导师,要严格按照惩戒措施处理。
实践证明,本科导师制是通识教育背景下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由于我国本科导师制刚刚起步,只有“洋为中用”,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并将之主动融入本土实践,才能真正建构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本科导师制模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